第363章(1 / 1)

宁翘也是嘴巴吃苦了,小糕点有点甜,她又不想吃,眨眼看了多尔衮片刻,瞧着二格格也睡着了,便笑着把二格格送到四阿哥身边,然后过来,悄悄钻到多尔衮怀里,抱着他的脖子亲上去。

苦涩淡去,也不知何来的柔软甜蜜,宁翘半晌,红着脸退开,好不容易才喘匀了气息。

见多尔衮深深望着她,宁翘握住他扯自己衣带的手,轻声道:“等晚上嘛。”

孩子在跟前,不方便呀。

多尔衮克制隐忍的瞧了她一眼,仿佛在说,晚上就晚上,你给爷等着。

宁翘热着脸缓了好一会儿,还是腻在多尔衮怀里,却贴着多尔衮的耳朵轻声道:“此人虽是大明治下平民,但是在襄城世代居住,又行医数年,对当地一带还是颇为了解的。如今视克申是救命恩人,对南边是彻底死了心的。一家子都没了,在这边宛若新生。将来住到宁家,克申和家里的人,也会对他很好的。”

她明显还有后话未完,多尔衮听了也未开口,只心想,你家收容一个南边的绣娘,都是待人家极好的。这会儿这个人回去,自然是善待别人的。

对宁家上下行善之心,多尔衮是一点都不怀疑的。

说起来,宁家倒是确实与众不同。也难怪宁克申会遇到这桩事了,毕竟家里曾有收容人的前事经历嘛。

宁翘道:“当初那个南边的绣娘到了我家,后来放下心来,便是将她平生际遇都说与我额娘听了。只是女人家的事情,这时候总不如男人家见识广阔,多是识人不清之类的事迹。”

“可往后这人到了克申身边,他所知也不少,更有许多百姓家的见识,这一路克申与随行的人也都是见了许多的。有些不便在书信上写明,想来主子爷是要与他们长谈的。我想,这些对于主子爷来说,应当是大有益处的。”

自然是大有益处的。

大清建国几年,先前的精力多半都是用在朝鲜。朝鲜臣属后,才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往南边刺探袭扰之上。

但多是突破,并不能筑城南进。

这个时候的锐意进取,还是在劫掠人口之上,可难道永远都要这样吗?显然是不成的。国祚绵延,是不能只靠这个的。

要想入关,就必要知道关内的情形。如今对于山海关这一带的事情,他们都知晓的很清楚了,可关内究竟如何,只有个大致的信息,并不十分了解那边的动向。

多尔衮想的更长远些,哪怕是还有数年不得入关,对于关内的情形,总还是要知道的,不能什么都不明白,否则关内换了天日,他们在这里还一无所知呢。

更何况,多尔衮还有入关这个野心在。他们这里入不了关,子孙辈的长起来,总能继承父辈的基业的。

明廷撑不了太久,这是个机会。

这心思,不过存与皇上和几个亲王心中。准确的说,大约也只有他和皇上心里有个明晰的目标,八旗之中更多的人,都是听命行事的。

哪怕知道要入关,也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

他们还没有天下这个概念,这是在关外太久的缘故,这不能怪他们。

多尔衮是想未雨绸缪,这一趟南下,皇太极的心思全在为十一阿哥寻医之上,竟半点没有提及别的。

这实在是不像他这位四哥一直以来的作风。

可这就是关心则乱了。这也是个很好的机会。多尔衮没有那么好心,不会去提醒皇太极的。若要独享南边的情报消息,他一个人知道就成了。

若是将来某一日皇太极反应过来了,他也可假说宁克申等人一路为了寻医,压根没有注意过别的什么,皇太极自然无法,也就能糊弄过去了。

他倒是没想到,小丫头的眼光也是这样的长远。

想起这些时日,两个人常在月下谈论宁克申的书信,灯下一同看信,小丫头的话字字句句浮上心头,他给她看过他的心迹,在她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心念,她这样聪慧的人,又怎么会不明白自己的心意呢?

红袖添香固然是好,可两心相同或者是更好的。

多尔衮从前也想,有个贴心的人陪在身边就挺好的。

可经了这许多的事情,才发觉贴心而不知心,还不如没有。

“主子爷?”宁翘见多尔衮长久的不说话,还以为是自己说错了什么,眸光有些迷惑不解。

多尔衮倒是爱极了她这副模样,覆过去又亲了一会儿,才轻声道:“有你在身边,是爷之幸事。”

宁翘倒是愣了片刻,过后眸若春水,才要开头,外头烟霞进来,隔着珠帘轻声道:“主子,主子爷。”

“宫里悄悄送来消息,十一阿哥的病症治不好了。”

那良医入宫,看过十一阿哥后,沉吟许久,还是实言相告。

十一阿哥天生目盲,这是在娘胎里带出来的先天不足。如今已有孱弱之相,往后,只能尽力保住十一阿哥性命,且不仅仅只是目盲,还有脏腑之中血气不行,才会让十一阿哥每每嚎哭不止。

简而言之,就是这个孩子诸多不畅,看起来身体很好,但是实际上身体很差,是那种最凶险的先天不足。

也是因为在宫中好好温养至如今才能活着,如若是在民间,早就因为病症凶险而夭折了。

现在不是治十一阿哥眼睛的问题,是要尽力保住十一阿哥性命的问题。